13个关键数据 + 7大特征读懂2022年游戏产业年报
13个关键数据 + 7大特征读懂2022年游戏产业年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在现场正式对外发布《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报告》对2022年我国游戏产业发展中的“未保工作”“行业概况”“出海成绩”“技术创新”“文化传播”“生态延展”“践行责任”7大关键方向进行了系统总结,产业发展状况部分则是从收入和用户两个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分类、梳理和分析,内容包含了游戏各分支市场,自研游戏出海市场,电竞、二次元、休闲移动游戏等热门细分品类。
1、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658.84亿元,同比减少306.29亿元,下降10.33%。继2021年规模增长明显放缓之后,游戏产业迎来了过去八年来的首次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行业对市场发展预期不够乐观”和“因疫情产生的发展受限”。
2、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223.77亿元,较比2021年减少了334.42亿元,同比下降了13.07%。下降主因在于爆款新品的缺少,以及长线运营的头部产品收入的自然下滑。
3、中国游戏用户规模为6.64亿人,同比下降0.33%,出现了近十年以来首次下降,新冠疫情影响和缺乏新产品等原因,是用户流失主因。收入和用户的下降,均表明游戏产业发展已进入存量市场时代。
4、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 173.46 亿美元,比 2021年减少了 6.67 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了 3.70%,但明显降幅要比国内市场小。
5、按品类来分,2022年中国自研游戏中策略类游戏收入占比为 38.76%,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收入占比为 12.76%,射击类游戏收入占比为 12.35%。三类最受欢迎的游戏占比都有所下降,但合计占比仍然达到了 63.87%。而模拟经营和消除类有明显的上升。
6、按地区来分,中国自研游戏在美国市场的收入占比为 32.32%,几乎与去年持平。来自日本、韩国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17.12%和 6.97%。三个地区合计贡献了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出海收入的 56.4%。包括德国4.34%和英国2.69%在内,主要市场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反观泰国、沙特、印尼、巴西等市场,份额都有上升。也就是说,国产游戏正在不断探索和渗透新兴的海外市场。
7、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在2022年迎来拐点,实际销售收入 1930.58 亿元,同比下滑14.40%,同时也跌破了2000亿大关。2022年的移动游戏市场仅占比 72.61%(2021年为76.06%),直接导致了中国电子游戏市场整体大盘的下滑。另外,移动游戏用户规模也回落至2020年的水平,位6亿5438万人。
8、中国网页游戏市场2022年实际销售收入仅为 52.80 亿元,比 2021年又减少了7.5 亿元,同比下降 12.44%。页游市场已经连续7年下滑。
9、中国主机游戏市场也没有逃脱下滑的命运,2022年实际销售收入 23.53亿元,同比缩水 8.80%,但规模仍高于2020年。报告指出,主要原因是新游上线数量和整体表现要弱于去年。
10、中国客户端游戏市场是2022年唯一的亮点。实际销售收入 613.73 亿元,比2021年扩大了 25.73 亿元,同比增长 4.38%。能实现连续第二年的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端游戏核心用户玩家的游玩习惯、付费习惯和付费率相对稳定,同时疫情居家带来更多在电脑前玩游戏的时间。
11、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2022年实际销售收入1178.02亿元,比2021年减少了 223.79 亿元,同比下降 15.96%。可以看到,在爆款新游缺失的情况下,电竞游戏的日子更不好过。2022年的电子竞技游戏用户数量未在本报告中透露,预计会在2月16日举办的《中国电竞产业年会》上公布。
12、中国二次元移动游戏市场2022年缩水也很明显,实际销售收入 仅242.01亿元,同比下降 14.86%。爆款新鲜血液的缺失同样是主因。另外,众多头部产品只是处于稳定期,而非爆发期。
13、中国移动休闲游戏市场2022年实际销售收入 344.38亿元,同比微降 0.62%。其中,游戏内购产生的收入为 95.77 亿元,广告变现产生的收入为 248.61亿元。
2022年,游戏行业积极响应、贯彻落实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度。自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实施、《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印发以来,在游戏主管部门、游戏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批准运营的游戏已实现100%接入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额度等大幅减少;近七成家长对防沉迷新规较为了解,其中八成以上的家长,对新规的执行效果表示满意;超过85%的家长允许孩子在自己的监护下进行适度游戏;7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游戏行为不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2022年9月,我国各地区共推出七十余条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政策。除了强调落实游戏防沉迷体系的基本要求,多地政策还对用户信息保护、产品内容审核、功能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过程中,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用户行为分析等多个环节涉及到用户个人信息采集,各地政策对此的关注,指明了游戏企业后续工作的重点,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的同时,要特别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
我国执法机构依法依规严查涉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案件,惩处未经审批违规发行、不遵守网络游戏实名制规定、引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网络游戏产品及提供者,依法查处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服务的商家、平台,规范网络视听平台直播管理等,净化游戏行业从业环境。
游戏行业积极履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社会责任。各游戏企业遵守《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游戏产品已全面接入实名认证平台,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游戏企业防沉迷系统已覆盖九成以上未成年游戏用户;积极应用《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为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提供游戏行为指引;积极探索人脸识别,并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监控并及时
处理未成年人账号风险,大幅减少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登录、充值等情况。今年,因未成年人接触不良游戏内容、冒用家长身份而产生的纠纷同比大幅减少。头部游戏企业在多款产品中推出家长监护/服务平台,便于家长监管和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引导。
游戏行业主动探寻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多种方法。如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功能游戏,引导玩家自主学习、发挥创意、掌握知识、养成习惯、健康社交;与学校、图书馆等机构合作,在游戏外开展游戏化教育活动、举办培训讲座,培养未成年人的游戏素养、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为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学校捐款捐物、培训教师、提供教育资源、设立图书室、搭建智能教室和运动场、研发游戏化团体活动和运动等,惠及数十万未成年人。
游戏行业将会继续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一起,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22年全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游戏产业遇到多重困难,从生产、消费和投融资等各方面承压明显。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和用户规模、自主研发游戏销售收入、移动游戏销售收入等同比均有下降,整体规模缩减。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658.84亿元,同比减少306.29亿元,下降10.33%。而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销收入为2223.77亿元,同比下降了13.07%。
我国游戏产业由于受到新冠疫情以及缺乏新产品等因素的影响,游戏玩家人数由6.66亿的峰值回落至2022年底的6.64亿。因此,坚持高质量、精品化发展,深耕细分化、差异化赛道,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将成为中国游戏行业突破困境、健康发展的战略手段。
在市场收入下降、规模缩减、风险增大、进入存量竞争的前提下,游戏企业可能更趋向于对核心项目投入主要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而不是尝试、探索新品类和新领域;也可能趋向于长期更新和运营已上线且被用户认可的游戏产品,并且更为谨慎地立项和研发新品。长远看来,这两方面趋势都可能会影响市场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进而影响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
在疫情影响下,多家游戏企业为降低成本降薪裁员、减少或停止招聘。游戏行业从业人员与待就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状态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目前,我国游戏行业正处于承压蓄力阶段。“风物长宜放眼量”,当下形势虽然严峻复杂,但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产业更长远的态势,我国游戏产业精品化、高质量健康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首先,随着疫情防控局势的转变,我国将致力于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游戏产业从行业资源到用户消费意愿与能力,都有望迎来触底后的反弹。其次,游戏产品的研发与运营过程是长期的,我国部分游戏企业经历了前些年飞速发展的积累后,在资金、人才、项目等方面有所储备,已具备一定抵御风险的能力,短期的市场震荡可能挤出资本泡沫、淘汰弱势企业、提升竞争难度,也促使游戏企业调整策略、内功、应对挑战,为行业未来的回暖增长积蓄能量。最后,游戏已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的一部分,随着全社会游戏素养的提升、游戏玩家的成长、新兴科技的持续助力、文化传播的不断深入,游戏行业的未来将充满希望。
近年来,我国游戏行业持续探索出海赛道,寻找海外市场增量,或将国内发行的游戏做本土化改编之后进入海外市场,或直接面向海外市场开发新产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已连续三年超过每年千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但疫情影响下全球游戏市场的下行、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以及海外竞争明显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销收入为173.46亿美元,同比下降3.70%;相对同期国内市场收入变化而言,降幅较小。
2022年,国际局势越发动荡复杂,地缘风险增加,主要经济体政策趋于收紧,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我国游戏产业出海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近年来,海外各国各地区愈加重视游戏产业在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作用,美国、欧盟、沙特推行扶持当地游戏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海外各大互联网公司也着重布局游戏及其周边产业链,加大投资和研发力度。我国游戏出海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买量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降低,在全球移动游戏市场扩张初期积累的优势受到极大冲击。
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规模也受到了国内市场缩减的影响而缩小。国内业务是大多数游戏企业海外业务的基础,国内营收下降影响了企业对海外市场的资金投入,国内新产品推出乏力或将影响海外产品创新。而且许多企业出海工作以国内人才为主力,受疫情影响,海内外工作团队线下交流受限,出海工作效率降低。
游戏行业积极应对严峻的出海形势,直面激烈竞争,深耕本土精细化运作。众多企业在兼顾国内市场的同时拓展全球布局。其中部分企业在游戏发行、渠道分发等环节,与海外发行商、渠道商合作,提高宣发效率;部分企业通过设立、收购海外工作室等方式发展研运一体化的业务模式。然而,由于海外游戏分销渠道依托于几大海外互联网巨头,游戏产品的审核、宣发受国外平台的制约较大。另外,我国游戏行业出海格局逐渐固化,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突围难度加剧,具有出海意愿的中小企业普遍选择与国内已具备海外市场基础的大企业合作,所以探索更为灵活的出海方式是游戏行业发展趋势之一。
游戏行业主动寻找海外市场新增量,探索游戏开发新品类、发行新区域。今年超休闲游戏将休闲与重度玩法相结合已成为海外市场的流行趋势。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人口基数较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智能手机等游戏终端正从中低端机型向高端机型普及发展,营收潜力较大,是游戏海外市场增长的新区域。
游戏具有多学科交叉、多媒介形态融合的特征,游戏产业是科技产业生态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前沿科技产业彼此驱动、共生发展。在包括游戏研发、运营、用户分析等多个环节中,应用到大量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芯片、服务器、通信网络、交互设备等硬件技术,游戏引擎、人工智能、技术美术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软件技术,以及云服务、动作捕捉、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综合技术。
近年来,游戏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游戏与前沿科技的结合和相互促进趋势逐渐形成,游戏技术或成大国竞争的前沿阵地。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到索尼、微软、任天堂、电子艺界、英伟达等海外知名游戏相关企业,均加大了对游戏技术层面的投入,我国头部游戏企业也对此有所重视。游戏技术提升一方面可以满足游戏行业精品化、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这些新技术在游戏行业的应用与实践,能产生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发挥更广泛的影响。
游戏产业技术成果在其他多个产业领域得到了深度应用。比如基于游戏建模与映射技术形成真实城市建筑、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等对应的数字资产;动作捕捉、图形渲染等技术促进数字虚拟人设计与应用;游戏引擎、云计算等技术助力数字工厂建设,推动传统工业产业信息化转型,探索远程控制、模拟仿真等数字化工业新功能;以人工智能配合游戏引擎模拟驾驶场景,助力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游戏技术助力智慧城市、航空航天、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数实融合、不断创新。
游戏技术研发和应用,能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储备相关技术能力。游戏技术的跨界融合成为我国科技创新提质升级、数实融合的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国产自主研发游戏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途径。过去十年内获得主管部门审批的游戏产品中,由我国自主研发且迄今仍较为活跃的游戏约有四成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2022年,游戏行业更加重视游戏产品的文化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容创作核心,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传播。
多家游戏企业与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博物馆和地方旅游局等开展深入合作,通过游戏角色、皮肤道具、剧情叙事、动画与音乐内容等多种方式普及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风土人情、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通过游戏中的运营活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引导玩家深入了解传统习俗与节日;通过在游戏外举办游戏音乐会、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以“国风”“国潮”“国乐”等方式将传统艺术与流行文化结合,以游戏影响力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形成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在丰富玩家体验感的同时更好的传播传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游戏行业一方面积极获取来自其他文创领域的知名IP授权,围绕其展开游戏设计开发;另一方面更重视原创IP的创作,注重游戏原生IP的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并基于原创IP研发和衍生多元的内容和体验,如网络文学、影视、动漫、音乐、戏剧、实景演出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文旅项目或主题公园等。
国产自主研发游戏积极出海的过程中,不少出海游戏内容传播了中国文化,让大量海外玩家产生兴趣甚至共鸣,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同时立足中国文化、注重情感体验的国产自制研发游戏也为各国玩家提供了交流互动的空间,达到有效地增进各国人文交流,助力民心相通。
游戏产业不断拓展与各类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玩法、内容、技术等方面的积累,赋能多个领域,向外拓展产业生态。
例如“游戏+科普”,主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功能游戏设计,面向青少年普及航空航天、动物植物等知识,拓宽其视野,增强其对科学的热情;面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常用软件使用方法,帮助消除“数字鸿沟”;面向大众开展安全宣传,普法反诈,提高公民网络安全意识等。
游戏行业还探索了“游戏+党史”,普及党的奋斗历史,讲述不同时期典型故事,弘扬建党精神。“游戏+医疗”, 与专业医疗机构展开合作,以游戏的沉浸体验方式,向孤独症群体提供有效的辅助训练,以改善其境遇;又或者用于儿童斜弱视康复训练的功能游戏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且有一定疗效。“游戏+体育”,培养玩家对特定体育运动的兴趣、普及知识,并帮助爱好者模拟体育竞技战术等。游戏企业积极与高校及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合作,验证已有功能游戏的效果、探索研发新的实践案例,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推动游戏切实解决现实问题。当然,目前我国的功能游戏多为公益性产品,其商业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以推动功能游戏更为健康快速地发展。
2022年,游戏企业积极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政策,配合政府防疫举措,探索混合式办公模式,努力保障了生产工作有序进行。
游戏企业以党建引领抗疫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或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助力社区大规模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疫苗普及等工作。或协助社区,做好物资采购、陪护老人等后勤工作,并通过捐资捐物、提供数字技术支持等方式支援各地疫情防控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游戏行业积极发掘红色资源,主动探索、创作具有可玩性的主旋律游戏,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游戏企业持续投身社会公益事业,除了捐款捐物外,尝试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公益方式。例如,与地方政府或公益组织对接,推进教育教学、体育健身、文化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为乡村和偏远地区青少年营造智能化学习、运动环境,培训教师;与地方文旅相结合,以游戏影响力贡献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帮助推行公共服务适老化设计;设计研发功能游戏,服务于科普宣传、医疗康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