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谱符号大全]简谱符号大全_(精选)
钢琴谱符号大全]简谱符号大全_(精选)音符 音符用数字1至7表示。这7个数字就等于大调的自然音阶。如果是C大调,加上音名,就会是这样: 音阶 C D E F G A B
如果是高一个八度,就会在数字上方加上一点。如果是低一个八度,就会数字下方加上一点。在中间的那一个八度就什么也不用加。如果要再高一个八度,就在上方垂直加上两点;要再低一个八度,就在下方垂直加上两点,如此类推。见下表所示:
通常只有数字的是四分音符。数字下加一条横线,就可令四分音符的长度减半,即成为八分音符;两条横线可令八分音符的长度减半,即成为十六分音符,余此类推;简单来说,下加横线数目与五线谱的符尾数目相对应。数字后方的横线延长音符,每加一条横线延长一个四分音符的长度。
休止符用“0”来表示。比四分休止符长,就只需在每一个四分休止符再多加一个“0”,不需在后方加上横线。若整个小节均是休止状态的话,就在每个四分音符加一个“0”,就像是3拍4就写成“ 0 0 0 ”,而4拍4就写成“ 0 0 0 0 ”。
就像敲击乐的乐器那样是没有音高的,这时,简谱就需要用“X”或“x”表达。例如啦啦队拍手时,简谱上就需如此表达:
正如五线谱一样,小节与小节之间以纵线(称小节线)分隔,乐曲终止以一粗一细的直线表示(但是一般不分粗细);重复乐段以纵线后两点表示开始,纵线前两点表示终止。
拍号的表达方式为:“2/4”、“3/4”、“4/4”、“6/8”等等。拍号一般都是置于调号的后方。 变调与调号
表示调号有两种方法:可以直接写“C调”,“C小调”或“Key: C”,“Key: Cm”。亦可写清楚1代表哪一个音,例如1=C,就是C大调。6=C就是C小调。2=D就是多利安调。
五线谱有升降号,简谱同样有升降号。在简谱中,若需表达升降号,就把符号加在数字1至7的前方,让该音升高或降低。若要把升降号加在调号跟CDEFGAB七个字母,就须加在它们的后方。
在五线谱中,C小调要把B-E-A三个音降低半音。所以表达它的和声小调时,就会把一个还原号放在B?前面。简谱就一定得写?5,因为5不能下降。
简谱延音线(Tie)跟圆滑线(slur)都是跟五线谱相同,一定得置在数字上方。表达跳音(staccato)时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很容易会跟低八度的那一点混淆,因此在表达跳音时把那一点写得粗点及低点。
简谱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记谱法。它的最大好处是仅用7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曲子记录并表示出来,并能使人很快记住而终身不忘;同时涉及其他的音乐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确显示。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2 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3 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 2
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较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4 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 1 2 3 4 5 6 7 读法为:do re mi fa so la si(多 来 米 发 梭 拉 西)。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音乐中的音符除了有高低之分外,当然还要表示长短之分。这里引用一个基础的音乐术语----拍子。拍子是表示音符长短的重要概念。
表示音乐的长短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概念。简谱里将音符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在这几个音符里面最重要的是四分音符,它是一个基本参照度量长度,即四分音符为一拍。这里一拍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时间度量单位。一拍的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是1秒 也可以市2秒或半秒。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长度,那么二拍就是两秒;一拍定为半秒的话,两拍就是一秒的长度。一旦这个基础的一拍定下来,那么比一拍长或短的符号就相对容易了。用一条横线“—”在四分音符的右面或下面来标注,以此来定义该音符的长短。下面列出了常用音符和它们的长度标记:
音符名称 写 法 时 值 全音符5 — — — 四拍二分音符5 — 二拍 四分音符 5 一拍八分音符 半拍十六分音符 5
上例可以看出:横线有标注在音符后面的,也有记在音符下面的,横线标记的位置不同,被标记的音符的时值也不同。从表中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要使音符时值延长,在四分音符右边加横线“—”,这时的横线叫延时线、延时线越多,音持续的时间(时值)越长。相反,音符下面的横线越多,则该音符时间越短。
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休止符,用“0”标记。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声音,不出声的符号。休止符与音符基本相同,也有六种。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横线,就增加一个四分休止符时的时值。半 音 与 全 音,音符与音符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是一个相对可计算的数值。在音乐中,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距离构成一个全音。 变化音:将标准的音符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就是变化音。 将音符升高半音,叫升音。用“#”(升号)表示,一般写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如下所示:
掌握读谱,首先要掌握节奏,练习掌握节奏要能准确的击拍。击拍的方法是:手往下拍是半拍,手掌拿起有半拍,一上一下是一拍。
令人感觉愉悦的声音,就叫音乐。乐者,令人愉快之意。音者,声音也。加在一起就叫音乐。怎么样,比大家想象的包含范围要广阔的多吧,呵呵~~~~ 在这里说一点题外线要素是什么?那本是音质/音色/音量。音量不必多说,小了人们听不清,过大了本能的会有生理不适,那么声音的好不好听关键取决于什么呢?是音质!音质的好坏是决定声音是否好听的根本,这就是为什么说好琴是关键的原因,只有你拥有一把好琴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所谓的好声音是什么样的。音色的好坏是建立在音质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乐手(特别是bass)好音质应是第一追求,当拥有了好音质的时候你会发现好音色几乎是唾手可得,比音质不好的琴要追求好音色要容易无数倍。
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于是人们把任意这样两个音之间的频率计算了一下,又捉摸了很久,终于发现按照频率把这任意两个音之间的频率分成12份,就几乎可以把见到听到过的音乐都鼓捣出来,于是人们把这个发现叫做“12平均律”,于是钢琴出现了,钢琴就是基于12平均律的理论制造的,所以钢琴的每一组键盘(5黑7白)相加就一共正好是12个键,同时人们发现,在音乐中,其实这12个键中只有7个使用率特高,于是人们把常用的7个键做得宽一点并放在一起,另外相对不常用的5个键做的窄一点,放到不碍事的地方且用不同的颜色以避免混乱,这就是钢琴的样子的由来。再往后,人们看到虽然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是隔着12个键,但是毕竟常用的只有7个啊,干脆一省事,就只给这7个音符起了名字。于是就有了大家知道的1234567。问题又来了,这时人们发现,在钢琴上只有34之间和71之间是连续的两个键,而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常用音符中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最后为了大家方便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概念,这样就不会糊涂了,比如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也就是说按照12平均律来说,它们之间不是相邻的键,但是谁让那几个黑键是不常用的呢,所以大家还是决定把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统一叫做全音关系,把34之间和71之间那种完全相邻的关系叫做半音关系。全音也正好等于2个半音相加的总和。但是如何表达音符与音符之间的远近呢?于是就产生了“度”这个概念,比如从1唱到2,一共只有2个音符,从一数到二,于是就叫1和2之间是2度的关系,但是1和2之间原本是有一个不常用的半音的,于是人们规定,两个音是半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小2度,两个音是全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大2度,所以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的远近关系都是大2度,34之间和71之间的远近关系叫做小2度。那么1和3之间呢?从1到3,不管你唱不唱那个2,这个2的音符也事实性的永远夹在1/3之间,出不出声不一定,但它永远存在,所以1和3之间就是3度的关系,同理2和4之间/3和5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都是3度关系。
考虑到半音/全音的问题,最后规定,凡是两个大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大三度,1和3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就是大三度关系。凡是由一个大2度和一个小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小三度,2和4之间/3和5之间就是小三度关系。再数数看,1到4之间是4度,1到5之间是5度……,那么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就是1234567再到一个高音的1,数一数,就是8度关系。同理,如果从2开始往上数23456712,高低的两个2之间也叫8度关系。34567123的两个3也是……,说了这么长,都是为了对音阶概念的铺垫,这些“12平均律”“全音/半音”“度”的概念都是最基础的概念,各位一定要深入地整明白,这些基本概念糊涂,后面的乐理就会越来越难学的啊。好了,该说啥叫音阶了,其实,所谓音阶,就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固定排列组合,比如,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组合,就是一种音阶,67123456就是又一种音阶,以此类推,所谓布鲁斯音阶/爵士音阶/阿拉伯音阶……很多音阶,其实都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各种固定排列组合。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不是叫8度关系的各种音阶内都一定是8个音符,比如中国的5声音阶就是123561,没有4和7,还有很多音阶模式也是如此。
这也是个比较长的话题,像上一个问题一样也会涉及若干相关概念,且听老妖慢慢道来。人的名字有大名也有小名,音符也一样,人们给音符起了1234567这样的名字以后,发现有很多问题还是表达时容易混乱,于是又给音符起了个大名,1234567分别的大名叫做CDEFGAB。用来对不同的音乐问题做出定义。又规定了一个全世界人民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幼唱着都不高不低不费劲的音高作为最核心的一个C,于是就有了个人为规定的中央C 7
的概念,以中央C这个音符为核心的不管往上还是往下的8度之间的音阶,就都规定叫做C调音阶。以此类推,高低之间2到2的音阶,因为2的大名叫做D,所以这样的音阶就叫做D调音阶。高低之间3到3的音阶,就是E调……。下面老妖就把与“调”紧密相关的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别说一说,那么刚才我说的调的概念其实和大家日常接触的调的概念似乎不是很一样,没错,刚才说的是最基本概念。那么大家日常最常遇到的困惑其实是在清楚了基本概念和以下我要讲的几个问题后即可逐渐搞懂。首先,我们只讲最常用的音阶,特殊的以后再说,在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音阶组合中,因为最常用,且人类近6成的音乐,可用此音节组合搞定,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自然音阶。同时给音阶中的起始音和结束音(也就是那两个不同高度的1)起了个称呼叫做音阶中的主音。同时人们发现,12345671的音阶组合在记录音乐时,有不少音乐其实是从6起到6结束,也就是说是67123456的组合,于是人们规定把12345671的音阶组合叫做自然大调音阶,简称大调音阶。
把67123456的组合叫做自然小调音阶,简称小调音阶。因为在12345671中主音是1,它的三度音是3,主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关系,在67123456中主音是6,它的三度音是1,之间是小三度关系,所以,前者叫大调,后者叫小调。比如,以C为主音的12345671的组合就叫做C大调音阶,67123456因为主音是6,它的大名是A , 所以67123456的组合就叫做A小调音阶。那么是不是23456712就是D大调音阶呢?不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出的排列组合概念是以连续音阶之间的半音关系为基础的,比如12345671的组合,这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1到2之间是全音/2到3之间是全音/3到4之间是半音/4到5之间是全音/5到6之间是全音/6到7之间是全音/7到高音1之间是半音,也就是大调的组合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也就是说凡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的,就是大调音阶。同理,小调音阶就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半/全/全/半/全/全的音阶组合。所以23456712不是D大调音阶,23#4567#12才是D大调音阶。大小调音阶之所以听起来很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主音到3音的大小三度不同造成的,仔细体会一下,大调音阶给人的感觉普遍有一种开放/庄重/大气的暗示,小调音阶则普遍有一种细腻/感性的暗示,所以多数大开大合的音乐,大气的音乐,特别是军乐/进行曲什么的都一定是大调的,流行歌曲中很多比较大气的作品也都是大调的音乐,同比,很多感彩十分浓厚的浪漫的音乐就都是小调的,而且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有一些音域是特别适合某种情绪的表达的,比如C/D/F/G大调就是最适合做激昂/大气/刚性音乐的音域,很多军乐/进行曲/各国国歌就都是这些调式。bE调是最感性的调式,乐器之王----中音萨克斯就是bE调的。bB是最适合伤感音乐的音域,蓝调爵士中最伤感的乐器----低音萨克斯就是bB调的。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听觉上的趋势而已。大可不必机械的套用,从而进入形而上的误区。
凡是以单线条状态连续出现的一段音符,就是一段旋律,旋律有两个必需的条件,一是最少2个获2个以上音符,没有上限;二是连续出现,即不管是多少音符,不管排列紧密还是疏松,必须是连续的单线条状态,不可以有同时重叠出现的音符。满足以上条件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的总称就叫旋律。和声与旋律正好相反,凡是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声。不过好像大家最常见的名词不是和声而是,没错,是器乐演奏和声时的特殊称呼,严格的说,和声的外延最大,和声包括,的内容本质与和声的内容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特指器乐罢了,而和声既包括器乐也包括声乐。一个和声中最低的那个音符有个名字叫做根音,最高的那个音符名字叫做冠音。另外也有一种说法,叫做音乐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为什么在这种理论下不提和声了呢? 8
是这样的,在这种理论上认为,和声其实只不过是同时出现的旋律相互叠加出现的。不必单独在理论上注明。这也是一种很独特的理解。
我们其实常说的(为了大家看上去习惯这一段我基本沿用“”的称呼,少用“和声”这个标准称呼)都是三,只是约定成俗的大家都不写“三”这个字而已。为啥叫三呢?话要从这里说起,在本文第三段落“什么是调”的最后,我们介绍了音域的趋势,其实,就是音阶本身,趋势性也是很明显的。我们还用最常见的自然大调12345671为例,我们知道音阶的主音是1,那么我们先议论旋律,用最简单的连续2个音的旋律来听,以1开始,分别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听起来最顺耳,12;14次之,16再次之,17就听着比较别扭了。这就是音符的趋势性,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你会发现,最不打架的是11,但缺少变化,最美的13,但又有些过于情调化,最好听的其实是15的旋律,既有感情又不失气度。我们再用和声理论印证一下,用最简单的2个音的和声来听,以1开始,分别同时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14;16听起来最顺耳,12次之,17还是听着非常别扭的,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14;16你会发现,11;13的问题和弹旋律时一样,14;16的也有类似的不完美的地方,相比之下最完美的还是15的组合。这样就产生一个概念,在音阶12345671中,与主音最和谐的是五度音5,有人把音阶反过来弹,就是按照17654321的顺序研究,也发现最和谐的是五度音,不过反过来时,主音的五度就变成了4,这不难理解吧。17654321从第一个数到第五个,不就是4了么。于是人们就规定,在音阶中,主音的上方五度音(12345671的那个5)起个名字叫做属音。有主必有属嘛。下方五度音(17654321的那个4)的名字就叫做下属音。从上往下数的属音就叫下属音吧。呵呵~~~~ 认真的朋友可能这会儿也在拿着琴做刚才的那几种两个音符的旋律和声的对比研究,细心的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旋律还是和声,17放到一起就给人感觉很不舒服,总有一种非常别扭的感觉,这就是7这个音的特性,它总是让人觉得不稳定/不舒服,听到它时潜意识里总有一种要找个办法改变它一下的冲动,于是人们也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导音,就是一听到它就总是想要赶紧转到别的音符,有一种强烈的引导出音符的功能。闲话到此为止,我们接着说三,既然任意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那么岂不是可以有无数种了?没错。不过人们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时候三是最常应用的。那么常说的三到底有什么标准呢?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一是由三个音符共同组成,二是由任意的一个音符为根音加上这个音符的3度音再加上5度音。
比如音阶12345671中135放到一起是三,246也是三,357也是,461还是…… 那么126是不是三呢?当然是,但为何它只符合条件一,不符合条件二也能是三呢。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我写到“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既然是常规的,就一定有非常规的啦。当然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在基础讲义这里我们暂不做讨论。那么大小是怎么分的呢?其实道理和分大小调的原理一样,从根音开始数,刚才不是讲根音+三度音+五度音=三么,那么看看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再看看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如果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小三度,就是说是先大后小,那这样的三就叫做大三。比如135/461就是大三。反之,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小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就是说是先小后大,那这样的三就叫做小三。比如246/357就是小三。同时为了避免混乱,人们还规定,在一个三中,不管音高的位置如何变化,只要还是这三个基本音符,则名称/属性都不变,比如135的大三,根音是1。那么当在乐器上不管用135还是351还是513……的各种由低到高的音符来演 9
奏的时候,只要音符还是这三个音符,哪怕之间差得很远,也还把它叫做大三,根音永远是1。这就是所谓的原位与转位的概念。
第三行是它所对应的休止符,称为全音休止符,一个全音休止符的时值(虽然不演奏,他还是有时值的)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下面第四行和他对应的就是二分休止符) 2是二分音符,理解的方法同上
比如4/4拍的拍号,1就是四拍,2就是两拍,3就是一拍,5就是半拍,7就是四分之一拍,,,这个没有疑虑
但是如果拍号是2/2的,那么1就是两拍,2就是一拍,,5就是四分之一拍,7就是八分之一拍了,,,搞乱了?回去看上一篇,拍号要怎么读,接下来再来一个
刚开始在百度上答题的时候,把“减时线”以为是减(diminish),后来知道了,痛改前非,蒙楼主不弃,还是给了最佳答案。
简谱在记录音符的拍子的时候会把一拍的音符直接记成(比如Do这个唱名)1 如果要表示两拍就会记成1—
音符后面这个 “ —” 称为延时线(我也不知道是从哪里翻译过来的,既然入境了,我们就随俗吧)
现在说到减时线了,其实~~~他就是把五线谱上的符尾直接翻成简谱,所以如果已经清楚上面的音符,翻成简谱应该没有问题的。
用>或∧或 sf 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要唱 (奏) 得坚强有力. 当>与∧两个记号同时出现时, ∧表示更强.
就变成第二个音符,写(音名)的时候要写成D#。 当这个D#出现以后,在同一小节内只要有D的音再出现,不论他在不同的高音(第四线),低音出现(下加四线,也就是在F谱里出现),甚至更高的音(上加三间)更低的音(F谱的下加二间)都要直接弹奏(唱成,看成)D#,不需要再在音符前面加上#了。
3,如果在同一个小节内想要再得到D这个音,就必须在音符前面加上一个还原记号---(打不出来)就是上图第三个音符前的那个样子。 同样道理,当之前出现过D#这个音后,又出现还原的D,那么~~以后的D也就一直是还原的,不再是D#了。
但是这里要强调一下,如果原来是D#的要降回原来的D,只能用还原记号来表示,不可以用b记号来表示!因为如果写成Db,那么就会变成“真的”Db,和D#差两个半音了 同样,原来是Db的要升回原来的D也一样只能用还原记号。
如果有留意我文章的读者会发现~~~这里怎么用“半音”来解释,不用度数了?? 因为我们在同一个音名里(D)用度数反而会混淆不清,比如上面说的“如果原来是D#的要降回原来的D,只能用还原记号来表示,不可以用b记号来表示!因为如果写成Db,那么就会变成“真的”Db,和D#差《两个半音》了”
2,如果要把这个音符升高两个半音,就要在音符前面加上一个重升的记号-----X,记成GX 3,这个音Gx以后,在所有平均律音制的乐器上,实际音高是在A这个位置,但是记录法,不能写成A,还是必须,一定,肯定,坚决的要写成Gx,这个在以后如果读者有机会分析曲子,曲式时,就会发现,如果是Gx的记成A,那一定会“乱中取乱”~~天下大乱了。
通常这个X不会直接在还原的G之后出现,一定是本来的G已经升了半音,是G#,现在为了(再)提高半音,才会用Gx,
比如E大调的调号(上图),F,C,G,D,这四个音都要升,G#是这个调的第三个音(中音),注意!他本来就已经有#了。现在要升高G#这个音的半音,就只能用GX来记录,而不直接能用A来写(记录)
这个X记号的出现和消失规则也和上述#的规则一样,,,不过在这里再说一下,如果X后遇上还原,只会回到原来的调号上应有的那个音,也就是只会降回半音,(因为上面说了,用了X的地方,实际上原来的音在调号上已经升了)。所以这个图的第三个音符是Gx还原后的实际音高。
2,如果要把这个音降低两个半音就会用重降记号----bb(写成Gbb) 3,这个音降了两个半音后,实际音高(平均律中)是第三个音符的位置,F,同样只能记成Gbb,不能直接写成F,其他所有法则同重降,不再重复。 我们上一篇说过,简谱的翻译或是记谱都是用首调唱法的方式来表示的,所以~~~你在正常的情况下翻译或记录的简谱,是看不到重升或重降这个记号的,原因在上面已经说明,去消化一下,,,,,会清楚的。
本书是为等音乐学校编写的“基本乐理”试用教材。书中重点介绍了五线谱的乐理知识。全书共分十五章,包括音律、记谱法等的知识。全书共分十五章,包括音律、记谱法、调式、音程、、节奏、节拍、音乐的速度与力度、转调移调、装饰音和旋律的知识。同时还有简谱及工尺谱简介,常用音乐术语等。内容丰富,简明。适合广大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者学习,参考。本书1962年初版,1980年再版作者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此次重版又作了少许的改动。
简谱音乐符号大全 音乐字符大全音符 音符用数字1至7表示。这7个数字就等于大调的自然音阶。如果是C大调,加上音名,就会是这样: 音阶 C D E F G A B
如果是高一个八度,就会在数字上方加上一点。如果是低一个八度,就会数字下方加上一点。在中间的那一个八度就什么也不用加。如果要再高一个八度,就在上方垂直加上两点;要再低一个八度,就在下方垂直加上两点,如此类推。见下表所示:
通常只有数字的是四分音符。数字下加一条横线,就可令四分音符的长度减半,即成为八分音符;两条横线可令八分音符的长度减半,即成为十六分音符,余此类推;简单来说,下加横线数目与五线谱的符尾数目相对应。数字后方的横线延长音符,每加一条横线延长一个四分音符的长度。
休止符用“0”来表示。比四分休止符长,就只需在每一个四分休止符再多加一个“0”,不需在后方加上横线。若整个小节均是休止状态的话,就在每个四分音符加一个“0”,就像是3拍4就写成“ 0 0 0 ”,而4拍4就写成“ 0 0 0 0 ”。
就像敲击乐的乐器那样是没有音高的,这时,简谱就需要用“X”或“x”表达。例如啦啦队拍手时,简谱上就需如此表达:
正如五线谱一样,小节与小节之间以纵线(称小节线)分隔,乐曲终止以一粗一细的直线表示(但是一般不分粗细);重复乐段以纵线后两点表示开始,纵线前两点表示终止。
拍号的表达方式为:“2/4”、“3/4”、“4/4”、“6/8”等等。拍号一般都是置于调号的后方。
表示调号有两种方法:可以直接写“C调”,“C小调”或“Key: C”,“Key: Cm”。亦可写清楚1代表哪一个音,例如1=C,就是C大调。6=C就是C小调。2=D就是多利安调。
五线谱有升降号,简谱同样有升降号。在简谱中,若需表达升降号,就把符号加在数字1至7的前方,让该音升高或降低。若要把升降号加在调号跟CDEFGAB七个字母,就须加在它们的后方。
在五线谱中,C小调要把B-E-A三个音降低半音。所以表达它的和声小调时,就会把一个还原号放在B?前面。简谱就一定得写?5,因为5不能下降。
简谱延音线(Tie)跟圆滑线(slur)都是跟五线谱相同,一定得置在数字上方。表达跳音(staccato)时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很容易会跟低八度的那一点混淆,因此在表达跳音时把那一点写得粗点及低点。
简谱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记谱法。它的最大好处是仅用7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曲子记录并表示出来,并能使人很快记住而终身不忘;同时涉及其他的音乐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确显示。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2 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3 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较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4 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
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 1 2 3 4 5 6 7 读法为:do re mi fa so la si(多 来 米 发 梭 拉 西)。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音乐中的音符除了有高低之分外,当然还要表示长短之分。这里引用一个基础的音乐术语----拍子。拍子是表示音符长短的重要概念。
表示音乐的长短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概念。简谱里将音符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在这几个音符里面最重要的是四分音符,它是一个基本参照度量长度,即四分音符为一拍。这里一拍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时间度量单位。一拍的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是1秒 也可以市2秒或半秒。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长度,那么二拍就是两秒;一拍定为半秒的话,两拍就是一秒的长度。一旦这个基础的一拍定下来,那么比一拍长或短的符号就相对容易了。用一条横线“—”在四分音符的右面或下面来标注,以此来定义该音符的长短。下面列出了常用音符和它们的长度标记:
音符名称 写 法 时 值 全音符5 — — — 四拍二分音符5 — 二拍 四分音符 5 一拍八分音符 半拍十六分音符 5
上例可以看出:横线有标注在音符后面的,也有记在音符下面的,横线标记的位置不同,被标记的音符的时值也不同。从表中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要使音符时值延长,在四分音符右边加横线“—”,这时的横线叫延时线、延时线越多,音持续的时间(时值)越长。相反,音符下面的横线越多,则该音符时间越短。
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休止符,用“0”标记。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声音,不出声的符号。休止符与音符基本相同,也有六种。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横线,就增加一个四分休止符时的时值。半 音 与 全 音,音符与音符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是一个相对可计算的数值。在音乐中,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距离构成一个全音。 变化音:将标准的音符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就是变化音。 将音符升高半音,叫升音。用“#”(升号)表示,一般写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如下所示:
节拍符号:前半拍 后半拍 。一拍为 。节奏符号: 用 X 表示,念da。 熟悉节奏是,要求节拍,口念节奏一起进行练习。列如:2/4
白线、什么是音乐:令人感觉愉悦的声音,就叫音乐。乐者,令人愉快之意。音者,声音也。加在一起就叫音乐。怎么样,比大家想象的包含范围要广阔的多吧,呵呵~~~~ 在这里说一点题外线要素是什么?那本是音质/音色/音量。音量不必多说,小了人们听不清,过大了本能的会有生理不适,那么声音的好不好听关键取决于什么呢?是音质!音质的好坏是决定声音是否好听的根本,这就是为什么说好琴是关键的原因,只有你拥有一把好琴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所谓的好声音是什么样的。音色的好坏是建立在音质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乐手(特别是bass)好音质应是第一追求,当拥有了好音质的时候你会发现好音色几乎是唾手可得,比音质不好的琴要追求好音色要容易无数倍。
说来话长,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声音的高低中似乎总有一些音是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于是人们把任意这样两个音之间的频率计算了一下,又捉摸了很久,终于发现按照频率把这任意两个音之间的频率分成12份,就几乎可以把见到听到过的音乐都鼓捣出来,于是人们把这个发现叫做“12平均律”,于是钢琴出现了,钢琴就是基于12平均律的理论制造的,所以钢琴的每一组键盘(5黑7白)相加就一共正好是12个键,同时人们发现,在音乐中,其实这12个键中只有7个使用率特高,于是人们把常用的7个键做得宽一点并放在一起,另外相对不常用的5个键做的窄一点,放到不碍事的地方且用不同的颜色以避免混乱,这就是钢琴的样子的由来。再往后,人们看到虽然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是隔着12个键,但是毕竟常用的只有7个啊,干脆一省事,就只给这7个音符起了名字。于是就有了大家知道的1234567。问题又来了,这时人们发现,在钢琴上只有34之间和71之间是连续的两个键,而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常用音符中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最后为了大家方便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概念,这样就不会糊涂了,比如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也就是说按照12平均律来说,它们之间不是相邻的键,但是谁让那几个黑键是不常用的呢,所以大家还是决定把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统一叫做全音关系,把34之间和71之间那种完全相邻的关系叫做半音关系。全音也正好等于2个半音相加的总和。但是如何表达音符与音符之间的远近呢?于是就产生了“度”这个概念,比如从1唱到2,一共只有2个音符,从一数到二,于是就叫1和2之间是2度的关系,但是1和2之间原本是有一个不常用的半音的,于是人们规定,两个音是半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小2度,两个音是全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大2度,所以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的远近关系都是大2度,34之间和71之间的远近关系叫做小2度。那么1和3之间呢?从1到3,不管你唱不唱那个2,这个2的音符也事实性的永远夹在1/3之间,出不出声不一定,但它永远存在,所以1和3之间就是3度的关系,同理2和4之间/3和5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都是3度关系。
考虑到半音/全音的问题,最后规定,凡是两个大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大三度,1和3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就是大三度关系。凡是由一个大2度和一个小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小三度,2和4之间/3和5之间就是小三度关系。再数数看,1到4之间是4度,1到5之间是5度……,那么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就是1234567再到一个高音的1,数一数,就是8度关系。同理,如果从2开始往上数23456712,高低的两个2之间也叫8度关系。34567123的两个3也是……,说了这么长,都是为了对音阶概念的铺垫,这些“12平均律”“全音/半音”“度”的概念都是最基础的概念,各位一定要深入地整明白,这些基本概念糊涂,后面的乐理就会越来越难学的啊。好了,该说啥叫音阶了,其实,所谓音阶,就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固定排列组合,比如,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组合,就是一种音阶,67123456就是又一种音阶,以此类推,所谓布鲁斯音阶/爵士音阶/阿拉伯音阶……很多音阶,其实都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各种固定排列组合。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不是叫8度关系的各种音阶内都一定是8个音符,比如中国的5声音阶就是123561,没有4和7,还有很多音阶模式也是如此。
这也是个比较长的话题,像上一个问题一样也会涉及若干相关概念,且听老妖慢慢道来。人的名字有大名也有小名,音符也一样,人们给音符起了1234567这样的名字以后,发现有很多问题还是表达时容易混乱,于是又给音符起了个大名,1234567分别的大名叫做CDEFGAB。用来对不同的音乐问题做出定义。又规定了一个全世界人民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幼唱着都不高不低不费劲的音高作为最核心的一个C,于是就有了个人为规定的中央C的概念,以中央C这个音符为核心的不管往上还是往下的8度之间的音阶,就都规定叫做C调音阶。以此类推,高低之间2到2的音阶,因为2的大名叫做D,所以这样的音阶就叫做D调音阶。高低之间3到3的音阶,就是E调……。下面老妖就把与“调”紧密相关的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别说一说,那么刚才我说的调的概念其实和大家日常接触的调的概
念似乎不是很一样,没错,刚才说的是最基本概念。那么大家日常最常遇到的困惑其实是在清楚了基本概念和以下我要讲的几个问题后即可逐渐搞懂。首先,我们只讲最常用的音阶,特殊的以后再说,在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音阶组合中,因为最常用,且人类近6成的音乐,可用此音节组合搞定,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自然音阶。同时给音阶中的起始音和结束音(也就是那两个不同高度的1)起了个称呼叫做音阶中的主音。同时人们发现,12345671的音阶组合在记录音乐时,有不少音乐其实是从6起到6结束,也就是说是67123456的组合,于是人们规定把12345671的音阶组合叫做自然大调音阶,简称大调音阶。
把67123456的组合叫做自然小调音阶,简称小调音阶。因为在12345671中主音是1,它的三度音是3,主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关系,在67123456中主音是6,它的三度音是1,之间是小三度关系,所以,前者叫大调,后者叫小调。比如,以C为主音的12345671的组合就叫做C大调音阶,67123456因为主音是6,它的大名是A , 所以67123456的组合就叫做A小调音阶。那么是不是23456712就是D大调音阶呢?不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出的排列组合概念是以连续音阶之间的半音关系为基础的,比如12345671的组合,这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1到2之间是全音/2到3之间是全音/3到4之间是半音/4到5之间是全音/5到6之间是全音/6到7之间是全音/7到高音1之间是半音,也就是大调的组合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也就是说凡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的,就是大调音阶。同理,小调音阶就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半/全/全/半/全/全的音阶组合。所以23456712不是D大调音阶,23#4567#12才是D大调音阶。大小调音阶之所以听起来很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主音到3音的大小三度不同造成的,仔细体会一下,大调音阶给人的感觉普遍有一种开放/庄重/大气的暗示,小调音阶则普遍有一种细腻/感性的暗示,所以多数大开大合的音乐,大气的音乐,特别是军乐/进行曲什么的都一定是大调的,流行歌曲中很多比较大气的作品也都是大调的音乐,同比,很多感彩十分浓厚的浪漫的音乐就都是小调的,而且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有一些音域是特别适合某种情绪的表达的,比如C/D/F/G大调就是最适合做激昂/大气/刚性音乐的音域,很多军乐/进行曲/各国国歌就都是这些调式。bE调是最感性的调式,乐器之王----中音萨克斯就是bE调的。bB是最适合伤感音乐的音域,蓝调爵士中最伤感的乐器----低音萨克斯就是bB调的。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听觉上的趋势而已。大可不必机械的套用,从而进入形而上的误区。
凡是以单线条状态连续出现的一段音符,就是一段旋律,旋律有两个必需的条件,一是最少2个获2个以上音符,没有上限;二是连续出现,即不管是多少音符,不管排列紧密还是疏松,必须是连续的单线条状态,不可以有同时重叠出现的音符。满足以上条件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的总称就叫旋律。和声与旋律正好相反,凡是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声。不过好像大家最常见的名词不是和声而是,没错,是器乐演奏和声时的特殊称呼,严格的说,和声的外延最大,和声包括,的内容本质与和声的内容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特指器乐罢了,而和声既包括器乐也包括声乐。一个和声中最低的那个音符有个名字叫做根音,最高的那个音符名字叫做冠音。另外也有一种说法,叫做音乐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为什么在这种理论下不提和声了呢?是这样的,在这种理论上认为,和声其实只不过是同时出现的旋律相互叠加出现的。不必单独在理论上注明。这也是一种很独特的理解。
我们其实常说的(为了大家看上去习惯这一段我基本沿用“”的称呼,少用“和声”这个标准称呼)都是三,只是约定成俗的大家都不写“三”这个字而已。为啥叫三呢?话要从这里说起,在本文第三段落“什么是调”的最后,我们介绍了音域的趋势,其实,就是音阶本身,趋势性也是很明显的。我们还用最常见的自然大调12345671为例,我们知道音阶的主音是1,那么我们先议论旋律,用最简单的连续2个音的旋律来听,以
1开始,分别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听起来最顺耳,12;14次之,16再次之,17就听着比较别扭了。这就是音符的趋势性,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你会发现,最不打架的是11,但缺少变化,最美的13,但又有些过于情调化,最好听的其实是15的旋律,既有感情又不失气度。我们再用和声理论印证一下,用最简单的2个音的和声来听,以1开始,分别同时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14;16听起来最顺耳,12次之,17还是听着非常别扭的,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14;16你会发现,11;13的问题和弹旋律时一样,14;16的也有类似的不完美的地方,相比之下最完美的还是15的组合。这样就产生一个概念,在音阶12345671中,与主音最和谐的是五度音5,有人把音阶反过来弹,就是按照17654321的顺序研究,也发现最和谐的是五度音,不过反过来时,主音的五度就变成了4,这不难理解吧。17654321从第一个数到第五个,不就是4了么。于是人们就规定,在音阶中,主音的上方五度音(12345671的那个5)起个名字叫做属音。有主必有属嘛。下方五度音(17654321的那个4)的名字就叫做下属音。从上往下数的属音就叫下属音吧。呵呵~~~~ 认真的朋友可能这会儿也在拿着琴做刚才的那几种两个音符的旋律和声的对比研究,细心的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旋律还是和声,17放到一起就给人感觉很不舒服,总有一种非常别扭的感觉,这就是7这个音的特性,它总是让人觉得不稳定/不舒服,听到它时潜意识里总有一种要找个办法改变它一下的冲动,于是人们也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导音,就是一听到它就总是想要赶紧转到别的音符,有一种强烈的引导出音符的功能。闲话到此为止,我们接着说三,既然任意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那么岂不是可以有无数种了?没错。不过人们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时候三是最常应用的。那么常说的三到底有什么标准呢?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一是由三个音符共同组成,二是由任意的一个音符为根音加上这个音符的3度音再加上5度音。
比如音阶12345671中135放到一起是三,246也是三,357也是,461还是…… 那么126是不是三呢?当然是,但为何它只符合条件一,不符合条件二也能是三呢。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我写到“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既然是常规的,就一定有非常规的啦。当然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在基础讲义这里我们暂不做讨论。那么大小是怎么分的呢?其实道理和分大小调的原理一样,从根音开始数,刚才不是讲根音+三度音+五度音=三么,那么看看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再看看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如果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小三度,就是说是先大后小,那这样的三就叫做大三。比如135/461就是大三。反之,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小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就是说是先小后大,那这样的三就叫做小三。比如246/357就是小三。同时为了避免混乱,人们还规定,在一个三中,不管音高的位置如何变化,只要还是这三个基本音符,则名称/属性都不变,比如135的大三,根音是1。那么当在乐器上不管用135还是351还是513……的各种由低到高的音符来演奏的时候,只要音符还是这三个音符,哪怕之间差得很远,也还把它叫做大三,根音永远是1。这就是所谓的原位与转位的概念。
第三行是它所对应的休止符,称为全音休止符,一个全音休止符的时值(虽然不演奏,他还是有时值的)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下面第四行和他对应的就是二分休止符)
比如4/4拍的拍号,1就是四拍,2就是两拍,3就是一拍,5就是半拍,7就是四分之一拍,,,这个没有疑虑但是如果拍号是2/2的,那么1就是两拍,2就是一拍,,5就是四分之一拍,7就是八分之一拍了,,,搞乱了?回去看上一篇,拍号要怎么读,接下来再来一个
刚开始在百度上答题的时候,把“减时线”以为是减(diminish),后来知道了,痛改前非,蒙楼主不弃,还是给了最佳答案。
音符后面这个 “ —” 称为延时线(我也不知道是从哪里翻译过来的,既然入境了,我们就随俗吧)
现在说到减时线了,其实~~~他就是把五线谱上的符尾直接翻成简谱,所以如果已经清楚上面的音符,翻成简谱应该没有问题的。
用>或∧或 sf 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要唱 (奏) 得坚强有力. 当>与∧两个记号同时出现时, ∧表示更强. 例如:
就变成第二个音符,写(音名)的时候要写成D#。 当这个D#出现以后,在同一小节内只要有D的音再出现,不论他在不同的高音(第四线),低音出现(下加四线,也就是在F谱里出现),甚至更高的音(上加三间)更低的音(F谱的下加二间)都要直接弹奏(唱成,看成)D#,不需要再在音符前面加上#了。
3,如果在同一个小节内想要再得到D这个音,就必须在音符前面加上一个还原记号---(打不出来)就是上图第三个音符前的那个样子。 同样道理,当之前出现过D#这个音后,又出现还原的D,那么~~以后的D也就一直是还原的,不再是D#了。
但是这里要强调一下,如果原来是D#的要降回原来的D,只能用还原记号来表示,不可以用b记号来表示!因为如果写成Db,那么就会变成“真的”Db,和D#差两个半音了 同样,原来是Db的要升回原来的D也一样只能用还原记号。
如果有留意我文章的读者会发现~~~这里怎么用“半音”来解释,不用度数了?? 因为我们在同一个音名里(D)用度数反而会混淆不清,比如上面说的“如果原来是D#的要降回原来的D,只能用还原记号来表示,不可以用b记号来表示!因为如果写成Db,那么就会变成“真的”Db,和D#差《两个半音》了”
2,如果要把这个音符升高两个半音,就要在音符前面加上一个重升的记号-----X,记成GX 3,这个音Gx以后,在所有平均律音制的乐器上,实际音高是在A这个位置,但是记录法,不能写成A,还是必须,一定,肯定,坚决的要写成Gx,这个在以后如果读者有机会分析曲子,曲式时,就会发现,如果是Gx的记成A,那一定会“乱中取乱”~~天下大乱了。
通常这个X不会直接在还原的G之后出现,一定是本来的G已经升了半音,是G#,现在为了(再)提高半音,才会用Gx,
比如E大调的调号(上图),F,C,G,D,这四个音都要升,G#是这个调的第三个音(中音),注意!他本来就已经有#了。现在要升高G#这个音的半音,就只能用GX来记录,而不直接能用A来写(记录)
这个X记号的出现和消失规则也和上述#的规则一样,,,不过在这里再说一下,如果X后遇上还原,只会回到原来的调号上应有的那个音,也就是只会降回半音,(因为上面说了,用了X的地方,实际上原来的音在调号上已经升了)。所以这个图的第三个音符是Gx还原后的实际音高。
2,如果要把这个音降低两个半音就会用重降记号----bb(写成Gbb) 3,这个音降了两个半音后,实际音高(平均律中)是第三个音符的位置,F,同样只能记成Gbb,不能直接写成F,其他所有法则同重降,不再重复。 我们上一篇说过,简谱的翻译或是记谱都是用首调唱法的方式来表示的,所以~~~你在正常的情况下翻译或记录的简谱,是看不到重升或重降这个记号的,原因在上面已经说明,去消化一下,,,,,会清楚的。
本书是为等音乐学校编写的“基本乐理”试用教材。书中重点介绍了五线谱的乐理知识。全书共分十五章,包括音律、记谱法等的知识。全书共分十五章,包括音律、记谱法、调式、音程、、节奏、节拍、音乐的速度与力度、转调移调、装饰音和旋律的知识。同时还有简谱及工尺谱简介,常用音乐术语等。内容丰富,简明。适合广大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者学习,参考。本书1962年初版,1980年再版作者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此次重版又作了少许的改动。
第十节 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及组合法中的例外情况 第十一节 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中的意义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入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音的以上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则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试以《社会主义好》这首歌为例,不管你用人声来演唱或用乐器来演奏,用小声唱或是大声唱,虽然音的强弱及音色都有了变化,仍然很容易辨认出这支旋律。
但是,假如将这首歌的音高或音值加以改变的话,则音乐形象就会立即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不管创作也好,演奏演唱也好,对音高和音值应加以特别的注意。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民族音乐里,噪音的使用具有相当丰富的表现能力。如在戏曲音乐中,打击乐器在其他艺术表现手段的配合下,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各种思想情感方面,其作用是异常明显的,这是担界音乐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学习的。
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音在响,而是许多个音的结合,这种声音叫做复合音。复合音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不仅全段在振动,它的各部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一等)也分别的同时在振动。由发音体全段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基音,也就是最易听见的声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泛音。这些音是我们听觉所不易听出来的。
在钢琴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乐音体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现在最大的钢琴包括有八十八个音高不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在音乐中差不多是不用的。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x”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例如:
在德国体系中,用加字尾的办法来标明变化音级:is(升),es(降),isis(重升),eses(重降)。例如:
前面已经讲过,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因此,在音列中便产生了许多同名的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等。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如c2、d2、e2等。其他各组依此类推。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到c5)。 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
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小字一组和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五组属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低音区。
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区划分,往往是不相符合的。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嚓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
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音律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发展中形成的,并成为确定调式音高的基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采用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高度,
其中主要的、为大家所熟知的有“纯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种。目前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但“纯律”和“五度相生律”在音乐生活中仍继续发生着影响并具有重大的意义。
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腊时便有人提出了,但并未加以科学的计算。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订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载棛(1584年)。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八度内包括有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半岛官网。
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根据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不同的。虽然E F , BC之间亦为半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要小。其余相邻两音级之间虽然亦为全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要大。这种音高的差异就是由于定律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
纯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人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构成形式。
根据纯律所订出的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又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它的EF、BC之间的半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况有两种:CD、FG、AB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DE,GA为小全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全音都小。
关于十二平均律,我们已知它是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而成,因此,除一度和八度外,其他各律的音高与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皆不相同。
三种律制在实际的应用上各有长处,五度相生律是根据纯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后结合上自然协调,适用于单音音乐。纯律是根据自然三而定律,因此在音的同时结合上纯正而和谐,适用于多声音乐。但随着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转调的频繁,加上键盘乐器在演奏纯律上的困难,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后结合和同时结合上都不是那么纯正自然,但由于它转调方便,在键盘乐器的演奏和制造上有着许多优点,因此近百年来被广泛采用。
由两个相邻的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自然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或由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形成。
由相邻的两个音级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自然全音和自然半音一样,可以由基本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或由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形成。
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变化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
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变化全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与变化音级形成。
除去#G和bA两个音级外,其他每个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都可能有两个等音,连它本来的共有三个。而#G和bA只有一个等音,连它本身共有两个。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乐曲的不同内容和需要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如为古琴用的古琴谱,为锣鼓用的锣鼓谱,以及我们现在普遍应用的五线谱、简谱和在我国民间应用的工尺谱等便是。
各种记谱法虽然在其发展中不断地趋向完善,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记谱法能够完美无缺地记录音乐。如音高、力度、速度上的细微差异,许多装饰音的奏法等,都还需要演奏者凭其各自不同的理解来加以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正确的记谱对创作和表演都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学音乐的人应该很好地掌握记谱法,特别是对学作曲的人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音值的基本相互关系是:每个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与1之比。例如,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等。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是自下而上计算的。(图略)
假使音乐作品是写在数行五线谱上,那么,这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连结起来。 连谱号包括起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和括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括弧)两个组成部分。
为了标记过高或过低的音,在五线谱的上面或下面还要加上许多短线,这些短线叫加线,在五线谱上面的叫上加线,下面的叫下加线。
由于加线而产生的间,叫做加间,在五线谱上面的加间叫上加间,下面的叫下加间。 加线和加间的计算方法是:上加线和上加间,由下向上计算、下加线和下加间由上向下计算。例如:(图略)
在记谱法中,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与音乐的构思、音符与休止符在五线谱上所处的位置有着密切联系。正确的记谱,其目的是为了能简单明瞭、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音乐思想。
关于记谱问题,情况异常复杂。这里只能将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的基本规则叙述如下: 音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符头(空心的或实心的椭团形标记)、符干(垂直的短线)和符尾(连在符千一端的旗状标记)。
音符的符头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与间内。符头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愈高音愈高,反之音符符头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
用单符干记谱,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在第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头在第三线上,符干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据邻近的符干方向而定。
符尾永远写在符千的右边并弯向符头。假如同一符干连着许多符头而又分布在第三线的上下时,则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许多音符组成一组时,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连。这时符干的方向仍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两条以上的符杠要平行。
单声部音乐永远用单符干记谱。多声部音乐只有在节奏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单符干记谱。节奏不同时,则用双符干或多符干记谱。用双符干记二声部乐曲时,高声部符千朝上,低声部符干朝下,声部交错时,其原则不变。
符干的长度一般应保持八度音程的距离,假如符干连着许多符头时,符千的长度应是符头间的贬离加上八度音程的距离。如果符头在上加三线以上,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第四线。如果符头在下加三线以下,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第二线。音符如果带符尾,则符尾形状不变。许多音符用共用符尾连结在一起时,符干长度多半长短不一,这时要使符杠与最近符头的距离至少距离八度。符杠的方向与符头的总趋向基本平行。由于谱面狭窄及其他种种原因,不可能遵守上述规则时,适当缩短或伸长符干长度是完全可以的。
休止符在单符干记谱中,永远记在第三线上,或靠近第三线的地方。二分休止符写在第三线的上面,全休止符写在第四线的下面。在双符干记谱中,各声部共同休止时,休止符的记法与单符干记谱相同。个别声部休止时,休止符写在五线谱的边缘,或五线谱之外。这时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要使用加线。全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上面。
前面已经讲过,在五线谱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了低多少?却无法确定。在五线谱上要确定音的高低,必须用谱号来标明。这种谱号记在五线谱的某一条线上,便使这条线具有了固定的音级名称和高度,同时也确定了其他各线上或间内的音级名称和高度。
G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叫高音谱号,另外有记在第一线上的,叫古法国式高音谱号。
F谱号 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潜的第四线上,叫低音谱号,另外还有记在第五线上的,叫倍低音谱号。
目前被采用的C谱号有C三线谱号(中音谱号)为中音提琴所用,有时也为长号所用。C四线谱号(次中音谱号)为大提琴、大管和长号所用。其他C谱号一般较少应用。 使用许多谱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加线,以使写谱和读谱更加方便。各种谱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如高、低音谱号所组成的大谱表便是。
1.附点是记在符头右边的小圆点,带有一个附点的音符,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带有两个附点的音符,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三。例如:(略)
附点音符的符头若在五线谱的间内,附点写在符头的旁边,若在线上,附点则写在线.延音线用在音高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符上时,表示它们要唱成一个音,它的长度等于这些音符的总和。
在单声部音乐中,连线永远写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假使一行五线谱上记有两个声部时,则高声部连线朝上弯,低声部的连线朝下弯。要是多于两个声部时,连线.长号它的记号是在半圆形中间加一圆点,在单声部乐曲中它写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风格、演奏者的意图可自由地增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在多声部音乐中延长号也可以记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
记在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叫做调号。在未改变新调之前,它对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如果在乐曲中间要更换调号时,可能有三种情况。
更换调号如果发生在一行乐谱的开始处,这时应该在前一行乐谱的末尾处将所要更换的调号予先记写清楚,并将最后一条小节线向前移,以便记写新调的调号。
2.减少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这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多余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的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
3.升号变降号或降号变升号。这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原来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的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
直接放在音符前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记号。临时记号只限于同音高的音有效,而且只到最近的小节线为止,在多声部乐曲中临时记号往往只对一个声部有效。为了提醒废除前面所用的临时记号,有时在小节线后面加上另外的临时记号。
1.移动八度记号用8----------记在五线谱的上面,记在五线谱的上同,表示虚线范围以内的音移高八度;用8----------记在五线谱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图略)
2.重复八度记号用数字8记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该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复。假如在较长的时间内重复八度时,则用Con8----------记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记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虚线以内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复。(图略)
4.震音记号表示一个音或一个,两个音或两个迅速均匀地交替。用斜线标记。斜线的数目和符尾的数目相同。(图略)
全音符的震音,音符在三线以上,斜线记在三线以下,反之则在三线以上。比全音符小的震音,斜线横穿符干,如果符干还有符尾,斜线则和符尾平行,这时计算斜线的数目应包括符尾的数目。震音的总时值与音符的时值相等。
两个音或两个迅速均匀地交替时,斜线记在两个音或两个之间靠近记写符尾的地方。震音的总时值等于两个音或两个中的一个。
乐曲中某一旋律音型重复时,用斜线表示,斜线的数目与音符的符尾数目相同。 演奏方法的记号有以下几种:
1.连音奏法它是用连线来标记的,表示连线内的不同音高的音要奏(唱)得连贯,连音奏法的连线大都记在五线潜的上面,很少记在下面。
2.断音奏法有三种。分别以圆点(·)、三角(▼)及圆点加弧线来标记,表示某些音或要断续地弹奏。在单声部音乐中,断音记号通常记在符头那边。在一行五线谱上记有两个声部并不用相伺的符干时,则分别记在相反的方向。
持续音奏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短横线来表示,一种是用短横线加圆点来表示,前者表示该音稍强奏并充分保持该音的时值,后者表示该音稍强奏,同时各音稍分离。持续音记号和断音记号一样,在单声部音乐中,通常记在符头那边,在多声部音乐中也可以记在相反的方向。
将中各音由下而上很快地分散弹奏叫做琶音奏法,用垂直的曲线放在之前来标记,有时也用小音符来标记。
在音乐中,一个孤立的音或,是无法塑造音乐形象的,但许多个彼此毫无关系的音,同样也难于表现音乐思想。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的。 按照一定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调是调式的音高位置。调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即主音的标记和调式的标记。例如: 以C为主音的宫调式叫做C宫调式。
调式音级和乐音体系中的音级不同,乐音体系中的音级只是音高的物理关系,是辞止的,不带倾向性的。它们只是作为构成调式的材料。而调式音级则不同,它们是按照一定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每一个音都具有特定的调式意义。以贺绿汀的《游击队歌》为例,可以沽楚地感觉到GBD三个音的支柱作用和稳定性,而ACE#F四个音则相对给人以不稳定感,并直接间接的以不同的音程关系倾向于三个支柱音,形成稳定与不稳定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
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叫做稳定音。在稳定音中,其稳定的程度是不同的,其中最稳定的具有中心作用的音,这便是主音。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叫做不稳定音。不稳定音具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这种特性就叫做倾向。不稳定音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这叫做解决。
音的稳定与不稳定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某一个音(或》在某一调式体系中是稳定的,而在另一调式体系中则可能是不稳定的。即便在同一调式体系中,由于和声处理的不同,某些稳定音也可能暂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
在多声部音乐中,各声部纵的关系形成,因此在多声部音乐中,起稳定作用的就不仅是某一个音,而是整个的。在多声部音乐中,通常以主音上的大小三为稳定(有时也有例外的情况)。其他一切都和主音(稳定的)形成对比作为不稳定。
作为音乐表现中的主要基础的调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各个不同的民族中,是按照不同的方式逐步发展形成的。认为一切音乐作品都是大调式或小调式,这是错误的。特别是在民间音乐中,调式的种类是十分多样的,构成调式的音的数目也是大不相同的。下面列举几个这方面的曲例。
一支旋律或是一首乐曲,它总是以一定的调式为基础的。调式是音乐中各音的音高关系的组织基础,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破坏了音的调式组织性,音乐将变得紊乱不堪,毫无愈义。
调式的表现力是极丰富的。每种不同的调式都具有它自己的表现特质。在音乐创作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调式,无疑为调式的表现能力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音阶(Scale)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的音阶,
随着音乐水平的进步,音乐非常完整的理论与系统,目前世界上几乎都是用西洋的十二平均律来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因此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
根据调式所包含的音的数量可分为: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等。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
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
标记的。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 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
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音域中的一部分是音区,音区可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三种。人声的音区划分,往往是不相符合的,例
如男低音的高音区却是女低音的低音区。但各音区具有自己的特性音色,这体现在音乐的表现中,一般来说:高音区清脆、尖锐;而低音区则低沉、浑厚。
在音乐中,要表现音乐思想、塑造音乐形象仅仅依靠一个孤立的音、或多个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是难以实现的。
在音乐中,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叫做稳定音。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叫做不稳定音。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这种特性就叫做倾向。 不
稳定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这叫做解决。音的稳定与不稳定是相对的。我们常见的某一个音(或)在某一调式体系中是稳定的,但在另一调式体系中可能
变得不稳定,即便在同一调式体系中,因为和声处理的不同,某些稳定音也可能暂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
调式分为大调式和小调式。由七个音组成的调式叫大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小调式也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
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在大
小调体系中,起稳定作用的是第Ⅰ、Ⅲ、Ⅴ级。这三个稳定音级的稳定程度是不同的, 第Ⅰ级最稳定,而第Ⅲ级和第Ⅴ级的稳定性较差。三个稳定音和它们的稳定
性只有和主音三共响时才能表现出来,假使用其他非主音三时,则不具有稳定性。第Ⅱ级、第Ⅳ级、第Ⅵ级、第Ⅶ级是不稳定音级,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
依照十二平均律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半音(DO、#DO、RE、#RE、MI、FA、#FA、SOL、#SOL、LA、#LA、SI)开始,依照大调的音程排列次序来做出一
每个大调都有七个音,您看到的罗马数字就是我们为这七个音排列的级数,第一个音为I级音做为整个大调最主要的音常常被称为主音,而第七个音为VII级音作为
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大小,依序为『全-全-半-全-全-全-半』,这就是大调的组成规则,我们将整个音阶分成两部分:『DO、RE、MI、FA』 + 『SOL、LA、SI、DO』,
称之为音型,每个音型含四个音,其间的音程距离都是『全、全、半』,所以一个大调就是由两个『全、全、半』音型,中间以一个全音连接而成。 整个大调音阶
例1: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把C大调的两个音型去掉前面那一个,只剩下后面的SOL、LA、SI、DO部分,在后面再接一个全全半的音型,在两个音型
之间加上一个全音连接,成为RE、MI、#FA、SOL,其中的FA需要升半音来做成全全半音型,因此这个大调就是: 此大调的主音是SOL,所以调名就是G大调,
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把C大调的两个音型去掉前面那一个,保留后面的RE、MI、#FA、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