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AC陆恬讲解钢琴十级曲目《肖邦谐谑曲op20
半岛官网IAC陆恬讲解钢琴十级曲目《肖邦谐谑曲op20课程简介:陆恬讲解十级考级曲《肖邦谐谑曲op.20》,普遍痛点:技巧太难,很多学生容易弹的浑浊,并不是把速度提上去了就弹完成了。
方法:带领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这首曲子,曲子开头部分,如何弹好炫技部分,避免机械化,如何从控制右手的坚强渐弱,如何弹好曲子黑暗部分,如何划分好音乐的层次,如何弹好音乐的层次,如何把握好肖邦的情感。
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素有 “钢琴诗人”之称,他所创作的谐谑曲结构对比鲜明。是肖邦无处可逃的热情和幻想的产物。他把这种从属于其他体裁的形式发展成独立的乐曲形式。这些谐谑曲已不同于以往的谐谑曲体裁,肖邦的谐谑曲的速度很快,一般分为三个拍子,突强突弱是比较明显的特点,早时简单的的谐谑曲早已不足以表达肖邦过于丰富的情感,他所表现的轻情感思想机具抗争,黑暗的爆发性,不再限于嬉戏、玩闹而是隐含了肖邦深刻而复杂的思想内容。四首谐谑曲,特点各不相同。一般认为这些作品是简单的三段体,包含一段谐谑曲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中段。
谐谑曲本意味着戏谑,但肖邦这一套作品中却并无突出的戏谑,反而多忧郁和对个人的反抗,其实是包含着对自身的嘲笑与挖苦。李斯特认为,这套谐谑曲表达的是“激烈的愤怒与绝望的情绪,时而会有辛辣的讥讽、顽固的自尊。” 他说肖邦的作品充满了抑郁的讽刺,但这与肖邦彬彬有礼的性格极为不符,可见肖邦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从他的作品中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肖邦。这一套谐谑曲共4首。
肖邦的这四首作品贯穿于他创作的三个时期:早期有b小调的第一首作品20号,中期有降b小调的第二首作品34号和升c小调的第三首作品39号,晚期有E大调的第四首作品54号。
肖邦1810 年生于波兰,入侵势力不断扩张,波兰正处于政局动荡的时代半岛官网,而正是动荡的时代造就肖邦独具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的性格及创作。肖邦从小就喜欢波兰的民族音乐,六岁开始学习作曲时,就被本民族音乐影响,从小就生活在波兰人民民族觉醒的年代,他非常热爱自己的民族和祖国。
1830 年11 月2 日,肖邦前往西欧继续留学深造和演出。就在11 月29 日,肖邦抵达维也纳的第五天,华沙起义爆发了。当肖邦听到起义胜利的消息时,变得异常激动和兴奋,但他却因没有参加斗争而深深感到失望。
在1831 年时,继而不到一年的时间爱国者们经过艰苦的斗争后,起义最终还是在统治者的下悲惨失败,祖国又一次沦亡,这些使肖邦的精神陷入无比的悲痛和悲愤之中。就在这时肖邦想用音乐为祖国而呐喊,便创作了《b小调第一谐谑曲》(op.20)。作品把肖邦从离开祖国以来所有的压抑、苦闷、焦虑不安和愤怒等复杂的心情化作乐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乐曲充满着英雄性、史诗般的,悲壮而豪迈。从此,肖邦的音乐创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这首曲子创作于肖邦初到维也纳后,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创作的,此时的肖邦为祖国人民英勇抗争而激动、兴奋,也因为自己不能参加而失望、失落,其中也蕴含着离开祖国后的抑郁,担忧的复杂情绪,在这首作品中有他对略者愤恨,也有对爱国者的歌颂,更充满了对祖国家乡的回忆,以及对家人朋友的思念。这些复杂矛盾的情感在肖邦心中交织融汇,最终化成一首悲壮激昂的作品——《b小调的第一谐谑曲》。
这首曲子结构相对于后三首不很复杂。乐曲由两个不协和作为引子开始,好似悲愤的,接下来就是冲击向上的湍湍急流跌宕起伏,尽情宣泄,中部戏剧性地转向徐缓深情的慢板,再现部收缩再现了呈示部,以长大的结束部酣畅淋漓地得到情感的挖掘和宣泄。